新葡的京集团8814党校第三期--刘孝贤谈十九大学习体会

发布者:宋昀宜发布时间:2017-12-01浏览次数:481

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我国实际国情结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宣告书。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心的历史定位。”同时,也正式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时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后的将近30年中,我国的经济、人民的收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均已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然而在经济总量空前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GDP增速持续放缓、部分企业产能过剩、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不断出现。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具体来看,在十九大中明确提出未来中国经济将出现的特征为: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完善、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同时也唯有做到以上六点,我国的经济才能得到平衡、充分的发展。

一、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及其出现原因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出了无数奇迹,经济空前大发展,在2010GDP增速高达10.3%,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根据世行数据,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但是,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屡遭质疑,原因是从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GDP增速开始逐年下降,2016年甚至由2010年的10.3%下降至6.7%。这个下行趋势引发了我国许多经济学者的热议,部分经济学者认为这个下行趋势表明我国经济体制已出现重大失误与失衡。那么,事实上,中国经济为何会出现这种下行趋势呢?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增长仰仗于“三驾马车”:出口、投资与消费。就出口而言,我国对外贸易长期保持着巨大顺差,但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发达经济体尚且没有完全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复苏,经济运行及居民收入尚且没有恢复正常增长,所以这些经济体对中国出口物资的需求尚且不会有较大提高,中国的出口这架马车的车速出现了较大程度上的下降;就投资而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每个国家都采取了反周期的积极财政政策来支持投资,从2008年到现在大部分项目已经建成,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也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投资增速也必然下降;就消费而言,我国投资(包括个人投资与政府投资)、出口均下降,则导致社会总产出下降,进而导致人民的收入下降,在人民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又怎能寄希望于通过居民消费的增长来拉动中国GDP呢?

同时,我们把目光投向世界范围,在中国经济出现下滑的同时,世界范围内大多数经济体与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同样的甚至是幅度远大于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下行情况。韩国和新加坡这两个高收入、高表现的国家的经济增速出现了较大下滑;发达国家中美国经济表现相对较好,但2015年的经济增速也只有2.4%;印度、巴西等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在2010年后的经济增速也都和中国同样出现了下滑且其下滑程度比中国更严重;巴西、俄罗斯近年的经济增速甚至出现了负值。

从这些国家和地区同一时期经济增速均出现持续放缓的情况可知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是由国际上的共同的外部性原因、周期性原因造成的整个世界经济的整体疲软造成的,而不单单因我国出现了这一现象就断言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重大失误与失衡。笔者认为,在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好转之时,中国经济增速也必然会出现走好趋势。

(二)我国经济体制确实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方面

固然前文提到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下行与国际经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能据此就断言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重大失误与失衡,但是也不能否认中国作为一个转型中国家,自身也存在着不少的内部性问题,其中也包括我国经济体制中的某些方面。

比如说我国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还相当高,在政府既是市场的监督者又是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背景下,会产生非常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参与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对民营企业产生很大的挤出效应,使得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同时也会造成很多寻租现象的发生;同时,多数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还很欠佳,但由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造成的一定程度上的垄断地位,国有企业在与民营企业的“不公平竞争”中存在着极大的优势,这一现象严重地妨碍了市场上资源向高效率方向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社会公平。

再者就是中国尚且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转型中国家,固然在三中全会中提出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但我国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到位,具体措施还没有根本落实。既然市场没有完全发挥作用,那么在资源配置方面就一定会出现问题。

那么,针对于我国经济现存的这些问题,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具体来看,未来的中国经济将出现哪些特征呢?

二、未来的中国经济将出现的特征

(一)制造强国

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包括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目前,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却不能称作是一个制造强国。其原因主要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状态下,一件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通常需要多个国家合作完成,而其中科技含量高、污染小的工序主要由其他发达经济体完成,而中国承担的部分却往往是技术含量低、污染程度高的环节,这不仅会使得我国科技发展受到阻碍,同时也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过度消耗,而我国很多行业所需要的科技含量高的生产要素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我国在进行国际间合作的时候,积极争取科技含量高的生产环节,使其产生的正外部效应能够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我国也要积极鼓励创新发明,拥有原创性科技产业,真正促进我国产业升级。

同时,我国也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落实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作为主攻方向。2016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要求回归住房居住属性。201612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准确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之前的虚拟经济、金融资产引导的产业发展势头太猛,若任由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如此高的经济杠杆得不到控制,中国在未来几年则极有可能爆发资本主义国家发生过的由于经济泡沫破裂而导致的经济危机,危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甚至破坏整个世界的经济运行。

于是,我国应当控制虚拟经济的高杠杆,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落实在实体经济上,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同时,我国的实体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方式也要由粗放型的发展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发展与增长方式,在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经济增长的代价。

(二)创新型国家

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会是什么样?十九大报告这样描述: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前文已提到,中国近年来的GDP增速持续下行主要是由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的车速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下滑。出口、投资下滑使得我国人民收入下降,我国人民收入下降又导致商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费下滑,消费下滑又会导致投资下滑。而如何才能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活力、降低我国居民的失业率并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使得人民收入提高、幸福感提高呢?我想那就是创新。

只有通过创新,创造出能够吸引众多劳动力就业并产生平均或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的利润的产业,这样就可以增加投资,降低我国人民失业率,进而提高人民的收入,正面刺激经济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增长恢复正常循环,带动我国实际GDP 增长。

(三)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需求,建立城乡混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关于农民关注的土地承包问题,报告也予以回应:保持土地承包体系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首先,谈到我国农村不得不谈的就是农村土地问题,而谈到我国农村土地问题则不得不谈到的就是我国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在我国对农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实行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而农户拥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的“两权分置”制度,这一制度创新无疑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热情,使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了飞跃式发展。但随着近年来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农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平均每户拥有2-4亩耕地的农民纷纷转向第二、三产业的生产,从而出现了我国很多土地搁置甚至抛荒的现象,而有能力耕种大量土地的农民又无地可耕。针对于这一现象,近年来党中央提出要实行农地所有权归集体,而将从前农户拥有的承包经营权分割为承包权与经营权的“三权分置”的农地制度,允许并积极鼓励农村土地的流转,促使农村土地这个农业的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其合理的资源配置,使农业生产更具效率。

同时,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样就确保了农户取得农地的承包权的稳定性,使得农民有了最基础的社会保障,促进我国农民在土地的有效率流转,促进我国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出现规模经济,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产出,优化农业结构,发展我国本土农业,降低对进口粮食的依赖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的边际产出,实现帕累托改进,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二元户籍制度的瓦解,降低我国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

(四)区域协调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同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无疑将会成为新时代下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其中,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从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进行推动,雄安新区也写进报告,将被“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通过这样的政策,可以使得我国一线城市的交通、人口及各项基本服务的压力得到缓解,同时也可以拉动二线城市及其他广大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得我国各地区协调、共同发展。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完善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优化配置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在我国现存的经济体制下,尚且存在着的一个重大问题便是国有企业的问题。在目前的经济体制下,政府既是市场的监督者,同时又是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在既是选手同时又是裁判的情形下,必然很难在一民营企业的竞争中作出完全公平的决策,而且较多的国有企业效率是相当低下的,但由于带了“国有”的帽子并可以轻易得到政府补助与其他融资机会。相对而言,部分有效率的民营企业却由于难以得到政府补助,加之融资难的问题而难以得到与其生产力相适应的发展,造成整个市场的生产要素难以得到有效配置。再者,国企的管理者也极有可能凭借国企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来获得寻租机会,更加加重了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性,也增加了我国经济体制中的制度成本。

于是,推动国有企业功能、性质的转型也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重点。在我看来,国企应向公益型、社会保障型企业转型,除关乎国防、民生等基础性项目应由国家运营外,其他盈利性、竞争性的项目应交由民营企业运营,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市场化的进程,提高社会劳动效率,降低管理费用与生产费用,减少寻租现象,提高社会公平。

(六)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十九大指出,要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动贸易强国建设,中国还将“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很显然前期的重点在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成为了“领头羊”和最先收益者,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

“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源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往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着承担着开发和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广大区域的重任。同时,东部地区正在通过连片式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开发的水平,依然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由此,可以促进我国东、中、西部的均衡发展,促进区域间协调均衡发展。同时,也可以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的发言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青年人应当坚定信念,加强个人建设,争当时代的弄潮儿。此时我也不禁想到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莫斯科大学的大教堂上曾说过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在认真观看了十九大报告的视频及阅读了相关报道,并认真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后,我由衷地为我国在过去五年中的成就感到自豪,同时我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我国在当今世界格局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而作为新时代下的青年大学生,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们应当积极承担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一心向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健体魄,积极创新,争当时代的弄潮儿!(刘孝贤)